当前位置 : 首页>感知·传播>文苑芬芳>非物质遗产 > 潮州,让非遗传承“潮”起来
潮州,让非遗传承“潮”起来
来源 :潮州日报
发布于 :2023-08-17
 


  以潮绣、潮瓷、潮雕、潮塑、潮剧和工夫茶、潮州菜等为代表的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习近平




  富有创意的潮式朱泥茶炉、美轮美奂的潮州剪纸横轴系列、惟妙惟肖的可爱型布马舞黏土娃娃……8月15日,在潮州市图书馆一楼展厅,“大美潮州 府城‘游’礼”2023潮州非遗文创产品设计大赛终评现场佳作荟萃、亮点频现,参赛选手通过创意与创新的传承,把潮州非遗的艺术与美融入日常用品之中。

非遗文创组一等奖《则铭茶业非遗系列-凤凰单丛小罐茶麦秆画》。

  近年来,潮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视察潮州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创新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通过“非遗+文创”“非遗+旅游”等方式,让更多人认识非遗、感受非遗、爱上遗。古老传统的非遗,正变得年轻、好玩、新潮。

潮州市创新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
活化保护 潮州非遗融入生活

  体验手拉朱泥壶、品尝潮州工夫茶……暑假以来,潮州古城店铺人声鼎沸,大街小巷熙熙攘攘。在当下,人们外出旅行不再只是“看山看水看风景”,更追求“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亲身体验。游客到潮是为了品尝地道的潮州美食,更是为了享受一场沉浸式文化之旅。仅牌坊街沿街,工夫茶、木雕、潮瓷、潮绣等非遗展馆就让人目不暇接,它们都在述说着潮州非遗项目的瑰丽,尽显潮州文化的魅力。


潮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康惠芳在创作中。

  潮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康惠芳的工作室便坐落于牌坊街北部。走进三层小楼,俨然步入一座潮绣非遗博物馆。从艺已一个甲子的康惠芳,至今仍针线不辍,潜心钻研,为培养下一代潮绣接班人倾注心血。近年来,她带着女儿、徒弟将潮绣技艺广泛应用于婚纱晚礼服,独特的视觉效果受到市场的好评与欢迎。“希望这些探索能让更多人了解和喜欢潮绣,为潮绣的传承发展带来新的生机。”

  “潮绣+婚纱晚礼服”,只是潮州在非遗传承保护与活化利用中的一个缩影。在潮州,非遗元素遍布其间。从茶余饭后泡上一杯工夫茶,到街边收音机传来的潮剧声,无不述说着非遗与百姓生活的紧密相连,而这,才是保护非遗的最好方式。


载阳客栈。

  近年来,潮州持续拓展非遗活态传承空间,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机融入景区、旅游休闲街区,支持有条件的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博物馆、文化站等利用已有场馆设置非遗传习所,辟建潮剧、潮州音乐、潮州工夫茶艺等潮州非遗项目展演展示场所,打造“郡城义仓”“府学旧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比如,利用古民居修缮而成的载阳茶馆,设立了百姓舞台,定期举办潮剧、潮乐等非遗展演,游客在茶馆中可以边品茶边看表演,身临其境体验古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非遗+旅游”让古城业态得到进一步充实,吸引了大量游客。特别是今年来全市旅游市场持续火爆,仅春节7天接待游客达285万人次,远超历史同期“最高峰”,非遗成为游客必看“重头戏”。

  同时,我市还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潮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和保护机制建设,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39项,其中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7项;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11人,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2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77人。


潮州一江两岸景色。

  借助历史悠久的非遗文化,潮州这座“活着”的千年古城越发生机勃勃。
创新传承 古老技艺焕发青春

  严整的学校校徽、剪纸风格的十二生肖、惟妙惟肖的花草虫鸟……在湘桥区城南中学的教学楼,沿着楼梯往上走,只见墙面上挂着一幅幅潮绣作品。这些作品都出自学生之手。2017年,城南中学便结合学校实际开设了潮绣课程,至今已有六个年头,累计培养完成潮绣全课程的学生约500人。

  让非遗“活下来”“火起来”,离不开年轻血液的注入。为了在孩子们心中埋下非遗传承的种子,潮州积极推进非遗以本土文化教育的形式融入中小学教育体系,鼓励在中小学开设非遗特色课程,支持代表性传承人参与学校教学科研,吸引更多青少年参与非遗保护传承。


老师为同学讲解潮绣针法。

  而面对工艺美术队伍高级职称人才高龄化、人才青黄不接、濒危艺种一匠难求等突出问题,潮州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培养扶持工艺美术人才的实施意见》,实施工艺美术人才引进开发、发展平台升级、品牌提升推广、人才激励保障“四大工程”。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扶持力度,实行师带徒双向补贴机制,提供参与学术研讨、技艺交流等机会,进一步提升传承人技能。依托韩山师院、职校、技校等教育阵地,建设非遗大师工作室,设置“潮州传统工艺美术”专业班,拓宽人才培养渠道。

“00后”学习麦秆工艺品制作。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非遗传承创新队伍,让古老的非遗充盈起澎湃的青春活力。“80后”潮州麦秆画传承人郑烨娃便一直致力于麦秆画文创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她将麦秆画的传统工艺精髓和书签、手机壳等现代生活产品相结合,创作出一批价廉物美、精致度不输传统麦秆画工艺品的文化创意作品,让更多市民游客将潮州的麦秆画带回家。

  酒香也怕巷子深。在数字化时代,传播有了更多可能。作为非遗“富矿区”,潮州在数字经济与工艺美术融合领域勇当先锋,倾力打造“潮州工艺美术元宇宙精品馆”。去年该馆正式上线,成为国内首个“元宇宙”地方工艺美术馆,藏品涵盖潮瓷、潮绣、潮雕、朱泥壶、麦秆贴画等。馆内首期共展出46位潮州工艺美术大师的54件精美作品,其中有24位国家级大师的作品参展。

  非遗,不仅是过去的,也是现在的,更是未来的。期待潮州的非遗能以越来越新潮的形象,更加自信地走出中国、走向国际,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时评

让潮州文化展现时代魅力

 

○画一

 

  日前,本报刊发新华社《工夫潮州:延续千年文脉 古今相得益彰》的报道,引发了广大读者的热烈反响,潮州文化再迎高光时刻。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气质和灵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潮州自古有“岭东首邑”、“海滨邹鲁”之称,文脉连绵、底蕴深厚,名扬四海。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潮州考察时,指出“潮州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并殷殷嘱托“要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使历史和当代相得益彰”。

 

  两年多来,潮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着力打好“文化牌”,守护好文化瑰宝。立足资源禀赋,深入实施潮州文化探源工程,全力做好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国家5A级景区和世界美食之都创建工作,以“绣花”功夫推进古城保育修缮,推动潮州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加快复建百花台民俗文化综合体等文化地标,高质量推进古城墙、笔架山潮州窑等文旅提升项目。如今,镇海楼等文化地标复建完工、上线国内首个“元宇宙”地方工艺美术馆、积极推动潮州工夫茶纳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联合成功申报世界非遗……潮州优秀传统文化绽放新的光彩。

 

  秀美潮州,美在文化。当前,潮州城市文脉焕发出蓬勃生机,广济桥成为省文物古迹活化利用典型案例,潮州古城跻身首批“广东十大摄影目的地”,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潮州不仅荣膺“秀美之城”称号,潮州元素也频繁亮相,日前国内权威媒体新华社对潮州文化进行立体式报道,五月份央视栏目《非遗里的中国·广东篇》在潮州摄制,都受到各界关注和赞赏,潮州文化尽显魅力强势“出圈”,千年古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潮州将更好扛起新的文化使命,全面提升文物保护水平,赓续历史文脉,在推动文化振兴中讲好潮州故事,在推进文化自信中激发文化新活力,让潮州传统文化由“源远”走向“流长”,让千年古城焕发出更加迷人的风采,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


 

来源:潮州日报


Copyright ©2018 潮州文明网.ALL RIGHTS RESERVED.